荷中晶片爭端現曙光!荷蘭暫停安世半導體接管,全球供應鏈獲喘息

科韻媒

在一場牽動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神經的貿易摩擦後,荷蘭政府於2025年11月19日做出關鍵性舉動,宣布暫停對中資晶片製造商安世半導體(Nexperia)的接管,此決議是在與中國進行一系列建設性會談後達成,為這場一度引發全球汽車產業動盪的爭端帶來了一線曙光。此舉被視為雙方關係緩解的重要信號,有望為受影響的全球供應鏈注入穩定性。

回溯至2025年9月30日,荷蘭政府基於國家經濟安全考量,以及對安世半導體治理缺陷和前執行長可能將關鍵技術知識轉移至中國的擔憂,毅然決定接管這家位於奈梅亨的公司。這一行動旨在防止關鍵技術外流,並確保對國家經濟安全的掌控,無疑是對外資在敏感技術領域日益嚴格審查的又一例證。

荷蘭的接管行動迅速引發中國的反彈。僅僅數日後的2025年10月4日,中國商務部便發布出口管制禁令,限制安世半導體在華子公司將特定成品和子組件出口國外,此措施後來有所放寬。這場針鋒相對的局面立即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掀起巨浪。由於安世半導體在二極體、電晶體和電源管理晶片等領域佔有重要地位,且其約60%的營收來自汽車客戶,晶片短缺問題迅速惡化。這導致大眾汽車、博世、BMW與賓士等歐洲汽車巨頭的生產線面臨停擺或放緩的困境,對全球經濟造成了顯著衝擊。

面對國際市場的巨大壓力與持續的對話,荷蘭經濟大臣Vincent Karremans於11月19日對外表示,暫停政府干預是荷蘭釋出善意的姿態。他同時表達了對中方為確保晶片供應鏈順暢抵達歐洲所採取措施的滿意。這一聲明暗示了雙方在幕後進行了有效的溝通,並承諾將繼續保持建設性對話,以尋求更長期的解決方案。

儘管如此,中國商務部同日對荷蘭的決定表示歡迎,但也明確指出,這只是邁向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距離徹底撤銷行政令仍有差距。中方強調,荷蘭企業法庭剝奪了中國母公司聞泰科技對安世半導體控制權的裁決,依然是阻礙問題最終解決的關鍵症結。這表明兩國在核心權益歸屬上仍存在分歧,未來的談判可能需要更深入的斡旋。

安世半導體總部位於荷蘭奈梅亨,自2020年9月起,這家公司已由中國代工企業聞泰科技全資控股。其生產的二極體、電晶體和電源管理晶片在電子產業中扮演著基礎角色,尤其在汽車電子領域更是不可或缺,深刻影響著現代汽車的製造與功能。這也解釋了為何其營運狀態會對全球汽車產業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

這場荷蘭與中國圍繞安世半導體的貿易爭端,最終在各方努力下迎來了暫時的緩和,全球晶片供應鏈也得以喘息。這起事件凸顯了全球化背景下,高科技產業合作與競爭所面臨的複雜挑戰,以及地緣政治和經濟安全考量如何深刻影響商業決策。未來的發展,將取決於雙方能否在信任與互利基礎上,繼續深化對話,尋求各方都能接受的長期解決方案。